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墨中关系充满活力 在华工作充实有信心******
(中国这十年·他论)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墨中关系充满活力 在华工作充实有信心
中新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墨中关系充满活力 在华工作充实有信心
中新社记者 肖欣
“中国在过去十年间取得卓越的发展成就。这种发展从沿海到内陆,并不局限于经济增长,还涉及科技、医疗、农业等诸多领域”,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细数近年来墨中合作项目时说,担任驻华大使“让我感到充实”,对合作造福于两国人民既“自豪”又“有信心”。
图为8月16日在北京拍摄的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 中新社发 墨西哥驻华大使馆 供图今年2月14日是墨西哥与中国建交50周年纪念日。“墨西哥和中国半个世纪的外交关系硕果累累。”施雅德表示,自建交以来,历任墨西哥总统都在任期内访问过中国,以增进两国间政治对话和互信,加强经贸及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各层级政府间对话、经贸往来和双边合作都反映出我们紧密的双边关系,尤其是自2013年以来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充满活力”。
“我希望强调我们与中方合作的重要性。”施雅德指出,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也是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图为2022年7月21日,重庆,墨西哥作为主宾国参加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中新社发 墨西哥驻华大使馆 供图他还强调,墨西哥和中国都拥有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两国文化在对方的美食、艺术等各方面有着源远流长的融合呈现。近年来,两国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墨西哥人有兴趣学习汉语,并希望来到中国留学,中国人对了解墨西哥的兴趣也不断增加。”
施雅德介绍,多年来,墨中共同开发的合作项目涵盖减贫与发展、灾害管理、气候变化、智慧城市规划、数字经济、中医药等诸多领域,“两国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分享着各自的宝贵经验”。他还透露,“最近,我们正重点努力推进一项更富雄心的合作计划,给予科技领域‘优先机会’,在人工智能、航天技术、电信等领域,两国的决策者和行业专家将展开交流与合作。”
作为“专家型”外交官,施雅德曾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筹建,并担任WTO负责经济和发展问题的副总干事,见证并支持了中国加入WTO。此后,他又赴任岭南大学副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副校长等职,专题研究中国贸易和金融体系。担任驻华大使以来,这位深谙经济发展与多边合作的“专家”热衷参与和推介一些惠及民生的“小项目”。
图为2022年7月21日,重庆,墨西哥作为主宾国参加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中新社发 墨西哥驻华大使馆 供图“最近有两个让我非常自豪的例子”,施雅德告诉记者,“一是由重庆市政府资助的在线培训项目,它使墨西哥中小企业所有者有机会了解数字化,通过电子商务获得更好的增长机会;二是与福建省政府合作的‘菌草’种植技术推广项目,菌草可作为牲畜饲料,其种植还可改善土壤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为贫困地区民众创造额外的收入。”
“毫无疑问,这些项目将为许多墨西哥民众带来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更好的生活”,施雅德强调,“墨方将继续以长远发展的眼光,与中方共同培育这些意义深远的项目。”
合作的意义也在两国携手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施雅德表示,从疫情之初,墨西哥就得到来自中国各级政府的支援。
他介绍说,在疫情最初阶段,中方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提供防护装备和全球急需的呼吸机等医疗器械方面,这让墨西哥能够配备呼吸机的医院床位几乎增加了两倍。危急时刻,作为通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门户,墨西哥城和上海市建立起“空中绿色通道”,2020年至2021年,往返两国间的350架次飞行将抗疫急需的医疗物资送达拉美多国。
在第二阶段的疫苗合作中,墨西哥率先批准三种中国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2020年至2021年,墨方累计收到来自中国的超过3400万剂疫苗。
图为2022年5月28日,郑州-墨西哥城定期货运航班首航仪式,此次首航也标志着两国间直航的恢复。 中新社发 墨西哥驻华大使馆 供图在施雅德看来,中国的公共卫生外交在全球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墨中守望相助的故事更是两国深化合作利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缩影。
“墨西哥在拉美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施雅德指出,作为该地区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第二大国,基于历史、文化、语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紧密联系,墨西哥与该地区其他国家都保持着牢固和友好的关系。在区域合作中,墨西哥是该地区的重要捐助国之一,也是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美洲国家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等区域组织的积极成员。
“同时,墨西哥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友谊”,施雅德说,“这令墨西哥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可以为促进拉中关系作出重要贡献。”他补充说,墨西哥2020年至2021年担任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轮值主席国期间,在科技创新、农业、传统医药、减贫与发展等领域同中国展开广泛交流合作,在2021年底成功举行的拉中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上,各方达成未来三年合作路线图。
“担任驻华大使让我感到充实”,施雅德说,“我有信心,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将在经济、人文等各领域更紧密地团结合作,造福于民。”(完)
《了不起的决心》:打开一扇感知中国的窗****** 作者:田维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文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研究生) 十年一顾,沧桑巨变。近期CGTN推出的四集系列纪录片《了不起的决心》通过新颖的主题设置、国际化的传播语态、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中国在过去十年里的巨变,并深入地分析了巨变背后的原因,引发了海内外受众的热烈反响。该片主要由Z世代年轻人组成主创团队,历时一年策划制作,行程四万公里,以英、法、阿、俄、西、德、葡、印地语等共15种语言版本,用一种新的思路和打开方式讲述着不一样的中国故事。其中既有现场真实记录,又有理性分析思考,用专业影像让世界读懂中国的十年蝶变之道,在中国踏上新征程之际,为全球受众打开了一扇感知中国的窗。 一直以来,以“真实性”为本质特征的纪录片,是国际传播中的“文化硬通货”,被认为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而有些国际传播纪录片因过于注重国家形象的自塑,而忽视了海外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兴趣取向,从而导致传播效果打了折扣。纪录片《了不起的决心》通过“酷”“钱”“暖”“未来”四个新颖的主题设置,每一集以个人故事为主导,用时代做注脚,既能涵盖这十几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又易于海外受众理解。 纪录片将厚重的中华文化底蕴及其所塑造的生活方式与思维观念,落实到当代青年人的体验与感受之中。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传统文化重焕新生的瞬间,折射出过去十年里年青一代人心中逐渐树立起的文化自信。在《了不起的决心》中,纪录片并未堆砌展示中国文化的符号意义,而是立足当下,将视角聚焦于那些被历史文化感召并将其传承发扬的年轻人身上。片中的中国青年不仅理解传统文化之美,还在思考如何让它生生不息。纪录片团队和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共同策划了“古乐还原辛弃疾经典”,复原失传数百年的《破阵子》词牌曲调演奏和吟唱方式,并用MV的形式向世界展现宋词之美和辛弃疾所代表的中国家国情怀,在海外取得了超过百万的点击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阔步前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如何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成为中国媒体的重要任务。《了不起的决心》没有延续传统政论片的宏大叙事和成就巡礼,而是以类似科普片的类型化包装,思辨性的话语方式,带领观众从深圳到合肥再到鄂尔多斯一路北上,由表及里地分析中国十年发展路上每个奇迹背后的治国理念。纪录片的思辨性语态,体现在向观众抛出问题,并带领观众抽丝剥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作者试图带领观众一同探究“中国是如何应对文化、经济、发展等发展挑战的”的问题,以24组生动具体的人物故事诠释国家战略,使原本复杂的政策性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创作者从“光”出发,揭秘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背后的极客生活,了解量子纠缠背后的女工程师们和那座迅速崛起的中部城市;从“温暖”入手,跟踪记录两个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患者家庭从绝望到希望的全过程;着眼“未来”,记录沙特人感受中国物流极致体验的故事,讲述“巴西设计”的“中国制造”产生的过程。这种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观众阐述中国高速发展背后的中国智慧,给海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海外传播纪录片不仅应发挥国家会客厅维度的严肃效能,同时还应顾及观赏、审美等功能。在融媒体时代,纪录片应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创新方法与策略,让世界看到中国纪录片,看懂中国纪录片,更喜欢中国纪录片,用精品力作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了不起的决心》运用创意化、轻量化的视听语言,中和了纪录片原本的严肃气质,更加契合当下年轻网络受众的接受心理。在视听风格上,该片呈现出一种短视频的气质:充满节奏感与力量感的混剪,震撼的穿越航拍长镜头,活泼灵动的逐帧动画,创作者通过视听技巧的创意构思,为观众打造出一场视听盛宴。片中的人物也被这种影像风格赋予了一种潮酷气质,让受众感受到新时代中国人的蓬勃朝气。 总而言之,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纪实影像作为一种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以及文化传播的形式,成为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纪录片《了不起的决心》运用新鲜的视角、独特的风格、真实的笔触,用纪实影像呈现时间维度中中国动态发展的过程,审视中国人积极进取的社会实践,激发海外受众的心理共鸣,不失为一次纪录片海外传播的范例。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1日 15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